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www.zb1j.com/cache/othercache/bf/1a63b4ba90f36987a4cbc54a31a210bf.data)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1/wwwroot/www.zb1j.com/:/tmp/) in /www1/wwwroot/www.zb1j.com/e/dongpo/htmlcache/dp_funs.php on line 66
国青国少先后出线 中国青训足球恢复正常? - 直播一姐
首页 > 足球 > 中超 > 国青国少先后出线 中国青训足球恢复正常?

国青国少先后出线 中国青训足球恢复正常?

发布在中超 2022-10-14 10:17:18    作者:Jordan之子

由杨晨所率的中国2006年龄段U16国少队在第20届U17亚洲杯预选赛中,如愿拿到决赛阶段比赛入场券。全队在10月12日已经从澳大利亚返回广州,目前正在按国内相关防疫政策接受隔离。差不多一个月之前,中国2003年龄段U19国青队也拿到了第41届U20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门票。两支青少年国字号都算是完成了任务,那么,这究竟是中国青少年足球“止滑”还是“昙花一现”?

国青国少晋级,正常了

此番国青和国少先后晋级,中国青少年国字号算是恢复正常。这里的“正常”其实至少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从外界的反应与舆论角度来说,不管是U19国青队出线,抑或是此番U16国少队晋级决赛圈,国内各方反应较为平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应该的。

近年来,中国足球的整体情况不甚景气,但凡大赛中成绩不理想,各种反思与深挖从未间断过,动辄就是“不重视青少年”、“青训没搞好”。在此番国青、国少连续拿到决赛阶段比赛入场券之后,外界反而很少再涉及青少年的话题,更没有人提“不重视青训”了。特别是,过去那种相对负面的、消极的说法几乎不见了,这反而令人有些不适。

可这恰恰是一种“正常”,中国足球既也不是外界所希望的那么好,但也不像外界所渲染的那么差。设想一下,假设国青或国少两支队伍中只要有一队未能通过预选赛,外界又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反应?当然,国青队与国少队顺利晋级决赛阶段比赛,是否就意味着中国足球从此踏上阳光大道了?至少现在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正常”的另一层意思还是指队伍本身。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国足球进入10年代后流行的是“‘00后’不出线”。就以中国国家队第一位“00后”国脚朱辰杰为例,以他为代表的2000年龄段U16国少队在2015年的U16亚少赛(即U17亚洲杯前身)预选赛中小组未能出线,第一次无缘亚少赛决赛阶段比赛;之后,以北京国安队的梁少文为代表的2002年龄段U16国少队在2017年U16亚少赛预选赛中继续无缘小组晋级、被挡在亚洲16强门外;而以陶强龙为代表的2001年龄段U19国青队在2019年U19亚青赛(即U20亚洲杯赛的前身)预选赛中又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无缘决赛阶段。

进入21世纪后的三代中国年轻球员连续无缘亚洲前16强,这恐怕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这种不正常被更多人当成是中国足球全面衰败的一个佐证与印迹,于是,“言必称‘青训’”也就成为了中国足坛的一种时尚,不管是否从事过专业足球,谈及青训总是滔滔不绝。

不过,在以何小珂为代表的2004年龄段U16国少队在2019年U16亚少赛预选赛中顺利重返决赛阶段比赛之后,今年的2003年龄段U19国青队、2006年龄段U16国少队也都顺利晋级出线了。也就是说,“00后”在前三个年龄段球员连续不出线后,接下来的三个年龄段队伍连续出线、晋级决赛圈了,中国足球正重新趋于正常化。对中国足球本身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幸事。于是,在队伍连续晋级决赛圈后,有关“不重视青训”的声音小了很多。未来,2003国青队与2006国少队在决赛阶段比赛中的表现如何,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说法。但至少,中国青少年球员有了更多的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不正常”因人云亦云

回顾过去10多年,面对成绩不佳的现实,或许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即中国青少年队伍之所以未能取得外界所期待的成绩,其实还是进入本世纪一零年代。

本世纪初,像1985年龄段国青队在荷兰世青赛上大放异彩;1988年龄段国少队还夺取了中国男足国字号队伍的最近一个亚洲冠军称号,在2005年秘鲁世少赛上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名次——第七名。而以目前效力于武汉三镇的守门员刘殿座为代表的1990年龄段U16国少队虽然未能进入亚洲四强,但获得了第五名;以武磊、张稀哲为代表的1991年龄段U19国青队则只是在1/4决赛中输给以朝鲜队而无缘亚洲前四、进军世青赛;以王彤为代表的1992年龄段U16国少队虽然未能进入八强,但也是排名亚洲第九,就像韩、日两强在亚青赛、亚少赛中出现1/4决赛被淘汰的情况或无缘小组晋级的情况,都属于正常。再往前,中国青少年国字号队伍在亚洲范围内基本都是稳定在八强内。

在经历了那一场影响深远的反赌扫黑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中国足球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各方对足球的关注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尤其是青少年国字号队伍的成绩,不仅没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或突破,反而是每况愈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那以后,中国青少年国字号队伍13次参加洲际大赛,除了1995年龄段U19国青队进入过一次八强之外,其他历次洲际大赛的成绩就从未进入八强。

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中国足球不重视青少年”、“中国足球青训太差”、“中国足球青训没有体系”等等。可是,有谁能够回答一下:缘何在2010年之前,中国青少年队伍还能稳定在亚洲前八,甚至还能去参加世青赛或世少赛。

在2010年之前,当中国青少年队伍能够稳定地进入到亚洲前八、前四之时,当时从事足球这项运动的人数基础并不雄厚。不要忘了:以王大雷、于大宝、杨旭等为代表的1988年龄段U16国少队于2004年将东道主日本国少队从小组赛中淘汰出局、并最终登上亚洲冠军宝座之时,全中国范围之内,该年龄段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总人数才234人,而且用时任主教练张宁的话来说,“这200多人还要算上那些纯为是充数的‘阿猫’、‘阿狗’!”

时至今年,当有关部门高喊着:“现在的青少年足球成效显著,注册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之时,缘何中国青少年队伍在亚洲连八强都无法跻身,甚至连决赛阶段比赛入场券都难以取得?

几乎所有人都在批评甚至谩骂中国足协,但是,如果翻开30年前足协所通过的《中国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1993-2002)》,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1992年,全国共有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065所、学生230243人;常年参加足球业余训练的青少年达163l1人,专职教练员832人。”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30年前,中国足协在人员数字统计方面可以精确到个位数。30年后,再看各个不同部门、单位公布的类似数据,哪一个能够精确到个位数?

管理频繁更换是祸根

尽管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历史教训是从来不汲取历史教训!因为现实是:任何一个管理者总有自己的想法,并会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就以中国足球过去10多年的发展史为例,迄今为止,中国足协的最高管理者已经先后更换五任,几乎是平均每两年换一位。于是,不管是相关的管理人员抑或是具体带队者,也是频繁更换。

正常情况下,一位教练带一支足球队,从接手到成型至少需要两年左右时间。但是,过去10年的中国青少年国字号队伍,像1997年龄段作为2020东京奥运会适龄队伍,从中国足协第一次组建选拔队到最后出战东京奥运会预选赛,五年之内横跨三位足协最高领导,前前后后更换了七任主教练。至于其他不同年龄段队伍就更无需多言了,从所谓的“U25集训队”到“红黄蓝对抗”,到“国足打中超”的流产,再到管理权的不断交替、管理部门的变换,一时间混乱不堪。

可以这么说,中国足球特别是青少年足球包括国字号队伍的“折腾”,一句话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整个过程中,还不断地打着所谓“创新”、“改革”的旗号,行“瞎折腾”之实。加上各种利益交织其中,所以,原本基础并不算雄厚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每况愈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中国足球原本并非没有基础、没有体系,但过去10多年的实践是将原本薄弱的体系进一步加速摧毁,国字号青少年队伍无缘八强到甚至一度连进入决赛阶段比赛都成问题,就是这种“折腾”所结成的果。

也正因为此,在2004年龄段、2003年龄段、2006年龄段三支“00后队伍”连续稳定地拿到亚洲大赛决赛阶段比赛参赛资格之后,说情况“正常了”,但不敢保证未来是否会就此转入正轨、并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原因就在于:没有人敢保证接下来的管理层会不会再频繁更换、折腾是否会继续。

当我们都在说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时,前提恐怕首先是需要管理层的相对稳定。只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才可能按一个方向稳步向前。


本文转载自体坛网

作者:马德兴

原文链接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