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www.zb1j.com/cache/othercache/a2/f895dc9f2f24441a5e8af009d94ce9a2.data)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1/wwwroot/www.zb1j.com/:/tmp/) in /www1/wwwroot/www.zb1j.com/e/dongpo/htmlcache/dp_funs.php on line 66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 直播一姐
首页 > 足球 > 中超 >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发布在中超 2021-12-03 15:24:43    作者:勇士总状元勇士总冠军历史第二控卫艾弗森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记者贾岩峰报道 朱挺,出自大连,打过北京奥运会,入选过国家队,他自认不是天赋型球员,能踢上职业足球,是拼出来的。职业生涯那么多年,对于中国足球,他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他看来,这么多年,中国足球其实是学多了,也学杂了,结果一事无成。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 《足球》:你是几岁开始踢球的?是在东北路小学吗?

朱挺:我大概是六岁开始踢球的,不是东北路小学,说起来,东北路小学是我所在学校的同城死敌,我是西岗体校的,当时跟实验小学合作。所以,严格来说,我是在西岗体校踢球,然后在实验小学读书。

那个体校和天津曾经有过的那种夜体校和少体校是一样的吗?

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不完全一样。当时,我们体校有点像大连队的梯队,只是当时我们不属于万达。体校是单独招生的,我爸在报纸上看到了体校的广告,就把我送去了。我六岁开始上体校,但在我那个年代,正式上小学必须得八岁。我爸把我送去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我平时不太喜欢运动,而且也不好好吃饭,身体偏瘦,去体校刚好能锻炼一下身体,长得结实点儿,还能多吃点饭。

另外,体校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托管班,早上送去,晚上家长下班接回来,我们白天在那里训练、吃饭,有午休。体校还给我们请了一个日语老师,教我们一些简单的日语,相当于外语也学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小时候,你特别喜欢踢球吗?在体校的日子是怎样的?

说真的,当时学踢球,最初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跟一大群年龄接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挺开心的,每天从早到晚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春夏秋冬都有人一起玩。就是教练太严厉了,如果踢得不好,容易挨打。

似乎老大连青训,一些教练都挺严厉的,那教练是怎么打你们的?

我们那个年代,家长跟现在的家长不一样,一般家长把孩子送去的时候都会跟教练说,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守纪律,该打就打,没事儿,只要别打脑袋就行。当时带我们的教练叫张斌,他是老沈阳队的,挺负责任,他特别爱看报纸,所以,他对付我们的方式就是用厚厚的一叠报纸卷成一个棒子,如果谁在训练当中偷懒,少跑几步啊,或者讲话不认真什么的,就会拿报纸做的棒子打我们的屁股或者后背。倒没有说疼得受不了,关键是挺害怕的。

我感觉你们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球员挺好的,起码战术执行力不错。

那种执教方法,可能比较适合我们那个年代吧,因为家长是接受的,但放在现在肯定不行。怎么说呢?以前的方法有利有弊,培养出来的球员,比如说我们,战术执行力确实像你说得比较好,因为很听话,也不敢不听话,但个人创造力、主动思考的能力、沟通和交流方面,就现代足球而言,肯定是有欠缺的。

以前的教练,给我们灌输的就是绝对服从,但现在的青训理念是更多释放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现在,我有时候也会去校园里,看年轻教练带队,我发现确实遵从释放孩子天性的原则,希望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和我们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足球》:你从小速度就特别快吗?

朱挺:就从小跟我一起练球的那些队友们来说,我的绝对速度也就勉强排进前五名吧,我不是那种单纯跑起来速度最快的,但结合球或者变相摆脱,这种综合速度还可以。就是每项速度都不是最顶尖的,但综合起来还可以的那种类型。

那谁是你们这个年龄段绝对速度最快的,速度优势最明显的?

大董董方卓、小毛毛剑卿;爆发力特别好的,有姜宁和蒿俊闵。

当时在西岗体校和你一起踢球的孩子,同批的大概有多少人,他们目前的状况如何?

当时大概差不多能打比赛的有二十多人吧,参加训练的可能还要多一些。差不多每个区的体校每个年龄段,都是这个数量。有的到了小学三四年级,觉得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就不踢了,又或者能力可以达到,但家长各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跟不上,也就放弃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西岗区体校,和你同批踢出来的还有谁?

权磊、邹游,还有刘晓峰。

董方卓是你们这一批最早进职业队的吧,当时他进的是万达,而你进的是实德。

是的,董方卓绝对是我们大连85这批球员中的佼佼者,他应该是15岁就进了万达,他实在是太突出,太出色了。我没记错的话,好像他15岁的时候,就可以在万达一线队注册了。

他体现出来高人一等的能力是什么呢?他最突出的是哪方面?

董方卓当时是全方位领先,甚至可以说对同龄球员是碾压式领先。这么说吧,当时我们跟东北路小学比赛,有董方卓和没董方卓完全是两个实力,我们队当时有个速度很快的前锋刘晓峰,如果没有董方卓的时候,他打前锋,如果有董方卓的时候,他只能改打盯人中卫,专门盯防董方卓。在那个时候,董方卓是可以一个人改变整个战局的。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足球》:你进职业队的时候,是不是大连足球的氛围已经不像鼎盛时期那样了,在联赛中的绝对统治力有一些下降,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朱挺:我是2003年进的职业队,当时李明、张恩华等老将还在,我觉得还好,因为从小就看他们踢球,能跟他们成为队友,当时还是很激动的。

当时决定走职业球员这条路,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能在大连队打上绝对主力,可以稳定出场,有不错的表现。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基本上算是达到我的人生巅峰了。至于能不能进国家队什么的,当时真的没敢想,因为我看李明、张恩华还有孙继海这些老大哥踢球的时候,觉得跟他们的实力差得太远了,而且,我觉得可能整个职业生涯都没法追上。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应该说是全方位的,其中最突出的还是个人基本功上的差距。他们的身体条件、一对一的能力、个人战术理解力都非常出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们去健身房进行120斤的负重深蹲,我是起不来的,但120斤只是老大哥们的起蹲线,然后逐渐往上加,当时看完他们做力量的全过程,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恐怖。由于在绝对力量上有差距,所以,在场上真的是跳不过也跑不过,一对一对抗的时候也扛不过。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他们那个年代,中国队的成绩在整个亚洲是非常拔尖和出色的,但他们对于技战术的理解,应该不如你们,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系统地接受这方面的训练,但为何他们却更强呢?

其实,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邀请了那么多高水平的外援、外教来我们国家,教我们踢球,同时,我们也接触了更多非常先进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足球理念,为什么我们的足球水平却越来越差了,难道仅仅是因为踢球的人越来越少吗?我以为不完全是。

我跟老大哥们也交流过,他们踢球的初衷跟我不一样,当时,我的父母是为了让我更好地锻炼身体,而他们踢球,更多的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把球踢好了就可以进专业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人生,如果再进国家队,那就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所以说目标和动力跟我们不一样。那个时候,他们虽然不太理解国外的先进战术,但对足球有那种热情,还有就是,因为知道在技战术方面不算突出,所以特别重视个人基本功以及身体力量方面的训练。

随着外教们不断涌入,我们不断学习别人,却丢掉了自己的一些传统,我们甚至不知道有过怎样的足球传统,好的经验都没有保留下来,可以说都丢光了。而且,这些年里,我们学巴西、前南、荷兰,德国、西班牙,学得太多,也太杂了,以至于把原来会的都忘了,所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未来足球发展最需要总结的,就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事足球这项运动,一定要遵循人种特点、性格特点、文化特点,这些对于足球都是有影响的——就是说,不能完全照搬。

中国足球要发展,应该像李明和张恩华大哥他们一样,有自己突出的一面,然后通过学习弥补不足的一面,这样才能进步,而不是完全否定和丢掉自己的东西,对于那个年代,虽然被嘲笑过只会靠身体、只会靠头球,但起码当时有身体、有头,现在呢,我们有什么?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足球》:你有没有和李明等前辈交流过,他们是如何练出这样出色的个人素质以及基本功的?

朱挺:聊过,他们吃的苦要比我们多得多,因为他们有比我们更强烈的欲望和现实需求,就是用足球改变命运。更重要的是,他们那个时候没有接触到所谓的“快乐足球”理念,我不是否定“快乐足球”,足球需要快乐,足球也会带给我们快乐,我们也需要通过足球寻找快乐,但职业足球的快乐,和一般人用足球来健身、交友、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这种快乐,不是一个意思,我甚至觉得,这些年中国足球可能在某些方面被“快乐足球”的理念误导了。

很多人批评中国足球以前只会埋头苦练、傻练,应该采用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后来,很多训练理念都改变了,但实际效果怎样呢?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呢?职业球员的成长过程是非常不快乐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所谓“快乐”,只是大家看到成名后有高收入或者取得好成绩后受到赞扬后的快乐,但背后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淘汰率很高。看足球的人可以享受快乐,但踢球的人肯定要抱着吃苦,而且吃很多苦的信念,才能走到最后。

我采访过老一批的国脚,他们说以前每天的训练时间,大概在六七个小时,个人能力就是在不断反复的高强度对抗中练出来的,看起来不那么华丽,但非常实用。后来,外教来了,大家认为这种训练不科学,所谓“吃苦”,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没什么好处,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我说的吃苦,不仅仅是拉长绝对时间,也不是说完全复制老一代国脚们的训练方法,因为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我说的吃苦,应该是对职业能力追求上的一种极致,你看C罗,他的体质,他的每一块肌肉,都是经过非常科学,非常漫长的系统训练达到的。

我们到意大利拉练的时候,负责接待我们的人士告诉我们,在AC米兰、在意大利,为了训练某一条肌肉,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别人放松时,他们要训练。国外我不好说,但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在中国,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球员,就必须有长期过苦行僧般甚至封闭生活的勇气。要有非常坚定、甚至孤注一掷的信念,才有可能成功。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足球》:在你看来,什么是真正适合中国足球的训练理念或者方法呢,我们应该坚持的是哪些呢?

朱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可能并不是特别合适,因为我只能代表自己。拿中国女足来说吧,当初能在奥预赛上击败韩国,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球队很团结,也有坚定的信念;二是她们有非常出色的体能。我看王霜接受采访时说,她们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超过一万米的高强度跑动,集训了130多天,这个训练强度,别说女足了,就是对男队员来说,也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如果整个训练过程公开的话,说什么的都有,持反对意见的肯定不在少数,说不符合潮流又或者怎样怎样,但就结果以及比赛的过程来看,这是适合当时的中国女足的。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的中国足球“学”得过多了,我们学习过的国家,所谓成功者,都有自己独有的东西,但不意味着适合其他国家?

拿联赛来说,我们很多职业球员,都经历了不同的外教,有的喜欢打442,崇尚攻守平衡;有的喜欢打433,偏好进攻;再来一个教练,可能又变成了541,偏重于防守。每个新来的外教,都会带来全新的理念,有可能推翻前一任外教的想法,所以,当我跟第三个外教学完后,你再问我第一个教了什么,我真的忘了。所以说,学得太多、太杂,不能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拥有的,不能在确定的路上一直向前走,不断变换路线的话,我们很难到达目的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看起来花了很多钱、学了很多,最后还是原地踏步。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纠错,慢慢积累的过程,总是不断推倒重来,改变方向,所以,我们永远都处于一个初级建设阶段。其实,亚洲其他进步明显的国家队,不能说他们学的就是最好的,我们选的就是错的,重要的是选定目标,不要轻易变换,要有积累。以前,我们从来不怕东南亚球队,但现在,越南、泰国都在进步,难道因为越南进步很大,未来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吗?不是瞧不起越南,而是适合越南的,未必适合我们。

就是说,中国足球首先要先弄清楚我们是谁,然后再找到适合我们的?

解读自己是最难的。反正不能谁红学谁,应该先找到一条能贯穿始终的路。我们不能总是变换模仿对象,现在看看我们模仿的那些,他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路,我们却一事无成。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85这波球员,相对于87和89,世青赛上取得过好成绩,但似乎也是凋零最快的,比如说董方卓、陈涛,他们远远没达到应有的高度,你认为原因何在?

我们经历过世青赛,也取得了成绩,所以,我们有非常强烈的留洋欲望。冯潇霆、陈涛、周海滨、蒿俊闵、董方卓等很多球员,都非常想留洋。但当时一些俱乐部不支持留洋,同时,受自身所限,出去后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经验,与外界交流也不顺畅,一旦遇到问题,压力就会很大,但又不知道如何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状态。

董方卓当年转会曼联,但他的滑落速度让所有人吃惊,你怎么看?

世青赛的时候,我们同屋。那个时候,我就感觉他精神压力特别大,因为他太顺了,可以说是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他的实力远远甩过国内同龄,甚至比他大一点的球员。但到了国外,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他一直渴望证明自己,他回来参加世青赛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焦虑,他想让欧洲那些质疑他的人、俱乐部都看一看,自己是有实力的,他身上那种巨大的压力,任何一个与他关系稍稍近一点的人,都可以感受到。

世青赛的时候,媒体报道他跟主教练克劳琛发生了冲突,就是因为压力大?

是的,我不觉得董方卓不尊重教练,或者故意和教练怎样,一切都源于他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太急于想证明自己,反而成了一道枷锁。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足球》:你们一度被认为是最幸运的一批,因为你们赶上北京奥运会了。

朱挺:我承认,我因为自己是08国奥中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也曾经非常努力训练,也感受过外界对我们的关注以及压力,但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支球队开始很好,但在奥运会到来前却自乱阵脚,整个体系、人心都已经崩了。人员变动大,成绩也差,不仅打击了球迷的信心,我们作为参与者,也深深受挫。如果当年打得好的话,可能我们的职业生涯都不一样了,可惜打成了那个样子。

影响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很负责任地说,我觉得奥运会上的表现,连我们平时一半的水平都没有发挥出来。比赛结束后,我们受到的批评,如潮水一般。对此,我们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球员能决定的,但作为比赛的执行者,成了舆论直接批评的对象,这种批评和指责,一度让我们非常困惑,也感到委屈。就我个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陷入一种悲伤、沮丧甚至自责中,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样错失了,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了,陷入这种情绪中,我很久都走不出来。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受折磨的不只是你,还有沈龙元和谭望嵩,你们三个人的变化,给人感觉是非常大的。

无论是我们球员,还是整个中国足坛,当时都为奥运会作了太多的准备和牺牲。世青赛后,国奥队一切重心都放在奥运备战上,足协也非常重视,说服了国家队帮助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觉得,当时国家队的很多老大哥以及教练,为了帮助我们做了非常大的牺牲,这是无法弥补的。

所谓牺牲,具体指什么?

比如说,当时朱导(朱广沪)要带队打亚洲杯,抽调了我们部分球员,但在我看来,我们远远达不到打亚洲杯的水平。后来,国奥和国家队合并,很多国奥队员入选国家队,这就意味着一些老大哥要为我们腾位置,我们能够入选国家队,不是水平到了,而是奥运会的需要。所以,这种竞争其实是不公平竞争,入选国家队,为国家队比赛,是一种荣誉,也是机会,有些老大哥可能职业生涯也就那么几次机会,甚至只有一次机会,但因为我们错过了。

如果说他们的牺牲,能够换来我们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那么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还是值得的,我们良心可能还过得去,但我们却未能获得好成绩,所以,我一直心怀愧疚。

(未完待续)

朱挺:中国足球一事无成,是学多也学杂了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