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www.zb1j.com/cache/othercache/39/8fe89970c2cc845be9cbe32b61c00b39.data)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1/wwwroot/www.zb1j.com/:/tmp/) in /www1/wwwroot/www.zb1j.com/e/dongpo/htmlcache/dp_funs.php on line 66
【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0:贝尔萨和神秘的3313之跌宕2002 - 直播一姐
首页 > 足球 > 英超 > 【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0:贝尔萨和神秘的3313之跌宕2002

【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0:贝尔萨和神秘的3313之跌宕2002

发布在英超 2021-12-10 17:11:59    作者:Cynthiay

【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0:贝尔萨和神秘的3313之跌宕2002

文:王曦锐 易水寒

第一乐章:两幕悲情

2002年世界杯开赛前,法国和阿根廷分列夺标热门前两位。

2002年世界杯前,法国连夺1998年世界杯、2000年欧洲杯和2001年联合会杯冠军。法国队内亨利、特雷泽盖、西塞分获当赛季英超、意甲、法甲三大联赛最佳射手。齐达内在当赛季欧冠决赛打进“天外飞仙”,夺取欧冠,阵容豪华到极致的法国队有卫冕冠军的绝对实力。

阿根廷在2002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13胜4平1负,几乎打遍南美无敌手,提前四轮出线。

当时法国分在了A组,阿根廷分在了“死亡之组”F组。按照当年赛制,淘汰赛会是A组和F组晋级球队捉对交锋,法国和阿根廷极有可能碰面。球迷们万分期待这场“提前上演的决赛”能够成为现实,可以一饱眼福。但结果却是法国和阿根廷先后小组赛出局,无缘世纪对战。

2002年6月12日,韩日世界杯第三轮小组赛阿根廷与瑞典开战,由于阿根廷第二场输给了英格兰,与瑞典的比赛成了阿根廷的生死之战。

那场比赛的上半场可以这样形容,看一百场甚至一千场比赛,也很难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的上半场。上半场阿根廷从边路狂攻,全力防守的瑞典几乎没有一次进攻。

但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根廷却雷声大雨点小、只开花不结果。临近中场休息时,在央视解说员“我们难得看一眼卡尼吉亚,但却是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他”的解说词伴随下,韩日世界杯没有一分钟亮相的“风之子”卡尼吉亚被裁判从替补席罚出。最终阿根廷被瑞典1—1逼平,惨遭淘汰。赛后,“战神”巴蒂泪洒绿茵场。

“风之子”之悲和“战神”之泣在那年感染了很多球迷。

第二乐章:三道难题

2002年世界杯,阿根廷的出局引发了很长时间的讨论,讨论的中心是贝尔萨的3313阵型,讨论的结果引出了关于贝尔萨、3313阵型以及那届阿根廷队的三个争议。

第一,贝尔萨为什么把卡尼吉亚带到国家队?卡尼吉亚虽然名噪一时,但在韩日世界杯时已经步入职业生涯暮年,且脱离主流联赛很长时间了,在当时已经江河日下,已是强弩之末。

第二,为什么不征召里克尔梅和萨维奥拉?如果有他们,面对英格兰和瑞典高大后卫们的密集防守,阿根廷边中连线被掐断后完全可以改变打法,可以利用里克尔梅和萨维奥拉精湛的盘带技术寻求突破。

第三,从韩日世界杯预选赛到正赛,巴蒂和克雷斯波同时首发的比赛仅有一场,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共存打双中锋,而非得打单箭头?双中锋的话,阿根廷边中连线的破门几率要更大。

以上三个问题都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从感性角度讲,可以这样模糊回答。贝尔萨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疯狂,决定了他在足球世界的地位,但他的个性也同时造成了他的战术瓶颈。战术瓶颈使得他深陷“囹圄”,其结果就是那三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那三个问题使得贝尔萨陷入足球世界的“密室逃脱游戏”中难以冲关。

但是,从理性角度讲,那三个问题还是能够给出比较合乎逻辑的有力解释。

为了从理性角度更好的解释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最开始,把贝尔萨和凝结他一生心血的3313进行深入解读。

插曲:“狂人日记”

“不疯魔,不成活”。这六个字是对贝尔萨最完美的解读。他是超越时代的激进天才,但天才的结局或是喜剧,或是悲剧,不会是正剧,大概率会成为悲剧的导演与主角。

足球历史也许不会将贝尔萨认定为一位伟大教练,因为他的三个阿根廷国内联赛冠军和一枚奥运金牌不是太伟大的成就。然而,做为一名足球理论家,他是凤毛麟角中的异类。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起,四后卫打法自巴西风靡全球。从那以后,二十世纪再也没有一个南美人对世界足球的踢法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而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足球战术世界完全属于来自南美的被称为“疯子教练”的贝尔萨。

火爆、直率、睿智,这是贝尔萨留给球迷的深刻印象。他的脑子里只有足球战术,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自己的足球战术世界里。

深夜时分,他的大脑经常被点点星光照亮,产生灵感。白天,他会迫不及待的把这些灵感付诸实践。

指挥比赛的时候,贝尔萨从来不会坐在教练席上,而是不停的在场边来回踱步。

痴狂的人往往有童贞,醉心于所痴狂事业的人仿佛玩耍心爱玩具的孩子。

痴狂的人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是不被理解的天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贝尔萨就是典型代表,3313是他献给绿茵世界最宝贵的礼物

【谜底之一】

贝尔萨所创立的3313阵型,实际上是空间理论的升级。贝尔萨是米歇尔斯空间理论的忠实信徒,他的足球战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全攻全守。

但是,贝尔萨师从前辈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米歇尔斯认为4—3—3是能够最大化覆盖球场空间的阵型。对于这一点,贝尔萨却提出了质疑,足球阵型为什么非得覆盖球场上的全部空间呢

当时足坛最流行的几个阵型,对前场边路空间的利用都很有限。对于这一点,贝尔萨也提出了质疑,足球阵型为什么不能尽可能大面积的覆盖到前场边路空间呢

贝尔萨认为,只要后卫不是太差,三名后卫第一时间盯住对方两名前锋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构想的阵型不需要第一时间覆盖后场边路空间。

几经探索,贝尔萨创立了一套超越时代的3313阵型。

首先,3313需要前场四人组成菱形压迫小分队,进攻时的四人包括一名中锋、两名边锋和一个中场,防守时四人小分队第一时间进行前场压迫,对手破解压迫后要回撤落位防守。

有两个人各抱一边(阿根廷韩日世界杯时期是索林和萨内蒂),进攻时上前策应边锋,对手组织时压制对手边路,防守时落位到边前卫或是边后卫的位置,两人上下飞奔,一人撑起一条边路。索林与萨内蒂,都是能通吃一边的球员,是3313战术执行的关键。

贝尔萨的3313阵型对边路进攻非常重视,这个可以用来解读第一个争议点

当时,一来卡尼吉亚在苏格兰联赛踢的不错,二来征召卡尼吉亚就是为了加强阿根廷的边路进攻,卡尼吉亚当时岁数确实有点大,不过做替补应该问题不大的。当时洛佩斯是主力左边锋,但因为伤病他在预选赛的发挥并不稳定,带上卡尼吉亚,可以做洛佩斯的替补。基利—冈萨雷斯、洛佩斯加上卡尼吉亚,三名备选左边锋可以保证贝尔萨3313阵型的边路进攻万无一失。

【谜底之二】

贝尔萨3313阵型中,中场中路需要有一名“大闸”(阿根廷韩日世界杯时期是西蒙尼),在防线前扫荡,进攻时要帮助后场出球。

三中卫一般用于对付对手的双前锋,面对单中锋阵型,那就改成两中卫,多出来的一个人提到中场。

如此,我们在阵型图上一般把贝尔萨的阵型画作3313,或是4—3—3,这两个阵型后来是可以自由切换的,对贝尔萨而言,这两个阵型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

比如,2010年世界杯小组赛贝尔萨执教的智利对阵洪都拉斯,上半场智利以4—3—3迎战洪都拉斯的单前锋阵型,比达尔和伊斯拉出任两个边后卫。下半场洪都拉斯变阵双前锋,智利也进行了换人调整,摆出了3313阵型。

等到执教毕尔巴鄂竞技时,由于有哈维—马丁内斯和伊图拉斯佩这两名后卫和后腰都能踢的球员,再加上中场多面手埃雷拉,这两种阵型之间的切换就更加从容自如了。

但是,以上叙述是韩日世界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些年的贝尔萨跟韩日世界杯前后的贝尔萨已经不一样了。那些年,他由固执变得灵活,变得顺势而为。这个可以解读第三个争议点

2003—2004赛季执教皇马的奎罗斯和2014—2015赛季执教皇马的安切洛蒂都是一套阵容用到底,结果那两个赛季皇马四大皆空。韩日世界杯前后的贝尔萨也是如此,贝尔萨比他们更极端,更激进。3313阵型似乎已经刻在贝尔萨骨子里了,不会改变了。当时的3313阵型决定阿根廷只能打单前锋。

同时,巴蒂擅长在禁区外活动,克雷斯波喜欢在禁区内游弋,他们同时上场打双中锋的话,一来不会同时发挥两人的最大威力,二来更违反3313阵型的核心。再者说,2002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前半段克雷斯波发威,后半程巴蒂高光,他们俩单上一人效果很好。所以,贝尔萨一直没有做双中锋的打算。

【谜底之三】

贝尔萨的战术之所以被称为“疯子”战术,源于他在前场实施的疯狂压迫。

防守要主动,不是在足球的后面堆人死守。防守的关键是在尽可能靠前的地方把足球抢回来,从而在对手进攻几乎还没有开始时就将其扼杀。除此之外,压迫的好处还在于,前场抢下足球后直接发动反击威胁会更大。

贝尔萨的压迫不仅疯狂,更可怕的是还很有章法。

压迫的核心是菱形四人小组。菱形四人小组对四后卫防线进行压迫的第一种套路是,对手右中卫持球时,己方中锋上抢的同时切断两名中后卫之间的联系,两名边锋切断对手向边后卫传球的线路,同时逼近持球队员。

第二种套路是逼迫门将开大脚,头球获得球权。在那个门将普遍没有出球能力的年代,这种前场四人压迫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对手几乎无法从地面组织进攻,只能开大脚。此时己方后卫比对方前锋多一个,能够轻松将高球控制下来。

贝尔萨还设计了一套巧妙的轮转体系,前场六到七个人会交替轮换到第一线对对手进行压迫,退居第二线的人就能得到暂时的“休息”,从而使得球队的疯狂压迫可以持续接近九十分钟。

如果对手再回撤一名中场协助后场出球,那么本方也会再顶上一名中场参与压迫,这其实是贝尔萨乐于看到的。对手回撤的人越多,己方的防守压力也就越小,对手如果敢全部回撤,贝尔萨就敢全部压上

当然,前场压迫总有失败的时候,一旦对手后场成功出球,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延缓对手推进,全体队员要迅速回撤落位实施阵地防守。

陷入阵地战后,贝尔萨用的还是萨基的那一套区域防守,阵型压缩,前后最多二十五米,利用短队形整体移动进行防守,阵型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绝对不会用3313这种阵型落位防守。

只是与萨基相比,贝尔萨的球队执行起来往往更具侵略性,更多的应用绕前防守,抢下足球的欲望更强烈。

一般情况下,三名后卫对付两名前锋争抢高空球的问题不大,但当对手的双前锋是“赫斯基加欧文”时,三名后卫就会手忙脚乱,尤其是在主力中后卫阿亚拉受伤缺阵的情况下。

一旦己方后卫没有高空球优势,贝尔萨这套压迫体系就会很吃力,对手前锋有了高空球优势,就可以放弃地面推进,用开大脚的方式化解高位压迫。

2002年世界杯英阿大战,波切蒂诺很难盯防欧文加赫斯基,忙中出错送出点球,英格兰领先后开始死守。最终那场比赛阿根廷含恨败北,也为最后的小组出局埋下了伏笔。

以上叙述可以解读当时阿根廷队的第二个争议点

2002年,阿根廷为什么不征召里克尔梅和萨维奥拉?显然是因为里克尔梅和萨维奥拉的跑动能力不足,不足以完成贝尔萨前场压迫的要求。

贝隆是当时前腰位的最佳选择,他既有跑动能力可以执行压迫战术,又有出色的大局观足以胜任球队核心。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球队的灵感来源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灵感就很容易被掐断。2002年世界杯,贝隆做为阿根廷的进攻核心,其梦游般的表现是阿根廷进攻无力并最终小组出局的重要原因。

第三乐章:四番浮沉

从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的大杀四方到2002年世界杯正赛的铩羽而归,那是贝尔萨人生的第一次起落。

从2002年世界杯正赛的铩羽而归到2004年奥运会的独占鳌头,那是贝尔萨人生的第二次浮沉。

之后,贝尔萨隐退蛰伏,那是他人生的第三次起落浮沉。

三年隐居之后,他在2007年重出江湖,并在2010年世界杯再次拿出了陪伴他一生3313,并震惊了世界足坛,那是贝尔萨人生的第四次起落浮沉。

四番起落浮沉使得贝尔萨更加立体,使得贝尔萨更加神秘,而促成这四番起落浮沉的恰恰是贝尔萨对陪伴他终生的3313阵型的一次重大改革,那次改革非常动人心弦……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绿茵科普】足球战术史11:贝尔萨和神秘的3313之激昂2010

(王曦锐 易水寒)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